2025年 09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铁道机车维保工程师订单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毛永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海外铁道机车维护保养工程师的需求缺口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海外铁道机车维保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以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和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实践为案例,两者联合培养海外铁道机车维保工程师主要采取了五项关键举措:组建“导师组”教学团队、采用“进阶式”培养流程、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强化“有效性”评价机制。该案例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启示:强化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培养体系,完善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训一体化实施,从而在铁道机车运维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培养满足国际化需求的现场工程师。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随企出海”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万明;张媛;王琳;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院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学校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坚持“引入”与“输出”相结合,打造“随企出海”服务平台,发挥政校行企优势,打通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通过探索实践“1+3”随企出海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需求与国际标准、海外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不匹配,以及缺乏稳定保障机制等问题,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与路向
邓磊;杨建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双高计划”与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措施,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目标、内容与机制方面紧密耦合。“双高计划”通过集聚多元合力、搭建优质平台、注入精神内核,为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理念、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寻求实践新路向。
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评价体系初探
汪琪;陈晨子;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高等教育质量变革、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全面推进新工科专业的内生动力。当前,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推广实施的关键时期,仍存在不少理论认知、实践过程的困惑与难题。文章从本质内涵、融合特点,以及结构分析三个维度阐释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并初步构建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绿色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季忠洋;于佩言;为培养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掌握绿色建造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解决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合作层次浅、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绿色建造方式不同步等问题,文章立足绿色建造背景,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依托高校和企业两大主体,探讨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三链融合视角,构建“双导师制”培养机制,从基础课程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实训平台搭建三方面研究人才提升培养机制,促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与绿色建造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推动力。
基于个性化教学的专属智能体开发研究
曹炜;卢淑萍;朱弘旭;邹燕妮;基于大模型框架构建的教学智能体,是职业教育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制作结构化、情景化的提示词工程,融合各种第三方插件和多媒体知识库,可打造满足职业院校教学需求的专属智能体。该智能体在学业辅导、实训支持、拓展学习等教学环节发挥显著作用,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实践效能。未来,具备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智能体将有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生态构建,促进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的深度创新。
[下载次数: 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动力机制、挑战与策略
龚志文;孙景翠;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转译过程为抓手,系统解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主体角色、动力机制、实践挑战与建设策略。研究发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本质是多元异质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异议与异议排除等转译环节构建协同网络的过程。在建设实践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异质行动者价值冲突、资源转译不畅,以及网络稳定性不足。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培育团队文化,构建多元协同共同体;优化转译过程,建立团队发展动力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管理,构建网络优化机制,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本科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与制约因素
杨小翠;许璟;胡道春;朱楠楠;科教融汇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现实需要,是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实现科教融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职业本科教师科研创新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双师队伍建设和学历层次提升是内在动力,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科研考核机制优化等是外在条件。同时,科教融汇的政策红利尚未完全释放,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不高等因素,制约着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的涌现。因此,分析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本科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和制约因素,有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教育专网复用标准化考场网络可行性研究与探索
董海涛;杨博文;王亮;目前,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过程中,黑龙江省教育专网建设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等挑战。本研究聚焦教育专网复用标准化考场网络传输设备,深入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节约效果、潜在隐患及应对方法。研究表明,标准化考场网络采用的OTN设备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通过MPLSVPN、SRv6等技术可实现标准化考场业务与教育专网业务的逻辑隔离与流量管控,在技术上满足复用需求;在成本方面,复用方案可节省设备采购、能源消耗、运维人力等成本超过5200万元,同时将建设周期由12个月缩短至3个月,为黑龙江省教育专网建设提供了高效、节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政务网络资源复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基于回归性分析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李欣妍;新时代旅游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依照行业企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契合新时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课程成绩展开因子分析,构建基于学生课程成绩的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并建立该评价方式与职业能力的回归模型,依托课程对相应职业能力的贡献度与结构化问卷的交叉佐证,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