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双高计划”与中国特色学徒制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措施,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目标、内容与机制方面紧密耦合。“双高计划”通过集聚多元合力、搭建优质平台、注入精神内核,为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理念、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寻求实践新路向。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体育新媒体运营”课程为例,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智能化课程框架、优化动态教学内容和生成多模态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持续更新与优化;借助个性化学习体验设计、AIGC工具应用实践和沉浸式实践环境构建,提升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基于多维度评价标准构建和智能化评价任务开发,建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推动了教学创新,有助于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院校,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学校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坚持“引入”与“输出”相结合,打造“随企出海”服务平台,发挥政校行企优势,打通沟通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通过探索实践“1+3”随企出海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需求与国际标准、海外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不匹配,以及缺乏稳定保障机制等问题,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海外铁道机车维护保养工程师的需求缺口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海外铁道机车维保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以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和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实践为案例,两者联合培养海外铁道机车维保工程师主要采取了五项关键举措:组建“导师组”教学团队、采用“进阶式”培养流程、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强化“有效性”评价机制。该案例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启示:强化校企深度融合的联合培养体系,完善培养机制,推动产学研训一体化实施,从而在铁道机车运维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培养满足国际化需求的现场工程师。
目前,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过程中,黑龙江省教育专网建设面临着成本高、周期长等挑战。本研究聚焦教育专网复用标准化考场网络传输设备,深入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节约效果、潜在隐患及应对方法。研究表明,标准化考场网络采用的OTN设备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通过MPLSVPN、SRv6等技术可实现标准化考场业务与教育专网业务的逻辑隔离与流量管控,在技术上满足复用需求;在成本方面,复用方案可节省设备采购、能源消耗、运维人力等成本超过5200万元,同时将建设周期由12个月缩短至3个月,为黑龙江省教育专网建设提供了高效、节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政务网络资源复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能源作为支撑建筑运行的关键因素,二者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深入探讨绿色建筑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机制、产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路径。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我国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发展路线,阐述绿色建筑与能源协同发展的必然性和具体措施,以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转型与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为培养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掌握绿色建造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解决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合作层次浅、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绿色建造方式不同步等问题,文章立足绿色建造背景,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依托高校和企业两大主体,探讨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三链融合视角,构建“双导师制”培养机制,从基础课程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校企实训平台搭建三方面研究人才提升培养机制,促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与绿色建造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推动力。
在全球石油不断消耗的背景下,新能源取得快速发展并应用在诸多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随之取得突破,并被广泛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需要紧跟新能源技术发展,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文章旨在探讨AIGC技术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将AIGC技术融入“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对师生进行访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IGC技术辅助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然而也存在学生对AIGC技术掌握存在差异和教学内容适配性等问题。AIGC技术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科教融汇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现实需要,是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实现科教融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职业本科教师科研创新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其中双师队伍建设和学历层次提升是内在动力,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科研考核机制优化等是外在条件。同时,科教融汇的政策红利尚未完全释放,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不高等因素,制约着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的涌现。因此,分析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本科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和制约因素,有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